个人计算机的最新技术,包括处理器、芯片组、内存和图形技术,在散热方面对系统设计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市场向更高的计算速度、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小的机型发展,这些设备所产生的热和热密度将继续增加。在组件层次的此种热能增加,迫使设计师重新考虑在芯片、包装、主板和系统层次的散热解决方案。被动和主动散热器已证明是一种可靠而相对经济的解决办法,足以跟上不断增大的热环境的挑战步伐。为继续使用这些散热器技术,必须对系统层次的散热方案予以考虑。
以往,系统设计师专注于通过增加风扇的数量和优化通风口的位置来改进系统的热环境。这一途径仍然是系统散热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包装层次散热方案的成本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要求有更先进的系统层次的技术,以发现更平衡、成本效益更佳的系统对策。如果计算机的外壳能提供较低的内部温度,就能大大节省这一开支。通过在系统层次解决方案和包装层次解决方案之间的恰当平衡,集成商可极大地降低系统的总成本。在热负荷越来越大的环境中,处理器通常是对系统散热设计要求最高的部件。处理器散热方案通常使用铜质或铝质的散热器,并以活跃的风扇促使空气流动。处理器失效温度可以与进入活跃的风扇和散热器的空气的温度有直接关系。空气温度越低,处理器失效温度也越低。随着INTEL Prescott Pentium4 3G以上CPU的推出后,因为高频处理器的高功耗带来了更大的发热量,而旧有的机箱散热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于是INTEL为解决3G以上CPU所带来的散热及防EMI问题而提出了一整套的方案,“机箱导风管”的设计(Air Guide Design)就是其中一种,而更为显著的另外一套方案就是BTX的规范。并且也衍生出防EMI的Wave Guide Designe和U-seam Design
由38℃而产生的Air Guide Design(机箱导风管设计)
我们都知道CPU表面所产生的温度基本上是在72℃(INTEL称之为T-case温度),而在 35℃的环境温度下,大多数计算机机箱提供的机内温度环境一般约为 40-45℃。而INTEL必须保证T-case温度控制在72℃之内,根据CPU风扇所带来的散热能力,必须要让机箱内的升温(INTEL称之为T-rise)低于3℃的目标,就必须要求机箱内的温度控制在环境温度35℃加T-rise3℃等于38℃(此38℃ INTEL称之为T-ambient温度)之下。此38℃的测量方式是:CPU风扇散热片(heatsink)上方2cm高取4点的平均温度。而机箱的前进后出的空气流向,使得流向CPU风扇的空气温度已经有上升很多,所以就需要为CPU风扇单独开出一条风道,使得CPU风扇得到的空气温度正好是在35℃以下,所以就产生了“机箱导风管”。